樹脂包裹物樣品巖石學實驗分析圖像顯微鏡
當人造包裹物出現(xiàn)于浸漬樣品的樹脂中,辨認它們的真假最為
困難,因為這些假珠滴看上去像在樣品之中。月巖樣提供了一件值
得紀念的軼事。作者在顯微鏡下花了數(shù)周時間,為了找阿波羅11月
巖樣的正常兩相(液氣)水或二氧化碳包裹體,結果一無所獲。
像往常一樣此類簡單包裹體會有相當大的巖石學意義。可我見到的
全部為玻璃包裹體。許多這些包裹體具有一個氣泡,但是這些氣泡
是不動的。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一個鈣長石晶體,它具有一個次生兩相包裹
體的面,其中每個包裹體都具有一個迅速跳動的氣泡并且具有恒定
的氣一液比。很遺憾,它們都是人造包裹物,是環(huán)氧樹脂充填于鈣
長石的傾斜裂隙形成的,這些樹脂已造成了三個相。環(huán)氧樹脂主體
清潔而堅硬,具有與鈣長石十分匹配的折射率,因此二者很難分得
清楚。充填在樹脂中的是一些微小的、折射率很低的不混溶液體的
珠滴,爾后它們又在冷卻過程中或通過與環(huán)氧樹脂壁反應萃取某些
組分的過程中形成氣泡。當作者看到一小塊粘在片子邊緣的樣品外
部的環(huán)氧樹脂時,這種解釋便一目了然了。在這塊環(huán)氧體中有數(shù)以
百計的很好的流體包裹體,它們都具有作快速的假布朗運動的氣
泡